内容页搜索

清末开始,坛丘有识之士陆续开办学校,倡导新学。民国2年(1913年)2月,俞湘奏在坛丘大庙后埭大悲阁楼下创办坛丘小学,入学者20多人。翌年9月,南塘村程家声在程家大厅创办小学。民国1534日,坛丘民众在老鼠坝基督教教堂创办秀州第六小学,学生20余人,学校为完小,学额30人。民国18年,南塘程家创办的小学改为公立,称严墓区第三小学。校长陈益如(挂名)。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学校一度停办。日军侵入坛丘时,学校驻扎敌伪军,教学设备几乎毁坏。抗日战争胜利后,推行国民教育,小学复称国民学校,冠以镇、保名称。完全小学改称中心国民学校,初级小学改称保国民学校。坛丘小学更名为坛丘中心国民学校,负责辅导全乡各保国民学校的教育工作。民国372月,坛丘、中南、善骏3个乡合并为善骏乡,坛丘中心国民学校改称为“善骏乡中心国民学校”。是年,坛丘地区共有国民学校11所,学生360人,教师18人。新中国成立后,原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分别改名为中心小学和初级小学,并冠以地名。同时对私立小学采取维持改造办法,申请办理立案手续,逐步向公办过渡,并将优秀的私塾有计划地转为民办小学。1952年春季,全区有学校30所,开设班级35个,学生848人,教师39人。

13-4             19501952年坛丘区各小学情况表

学校名称

办学类别

1950

1951

1952

学校(所)

学生(人)

学校(所)

学生

(人)

毕业生(人)

学校

(所)

班级(个)

教师

(人)

学生

(人)

毕业生(人)

中心校小学

公立

1

103

1

92

7

1

4

7

94

7

中兴小学

公立

1

13

1

1

1

8

三兴小学

民办

1

1

1

29

人福小学

公立

1

1

1

28

中心村小学

私塾

1

17

1

19

1

1

1

36

新安小学

私塾

1

1

1

13

倪家小学

公立

1

34

1

1

1

31

大东小学

公立

1

23

1

26

1

1

1

27

危福小学

公立

1

23

1

24

3

1

1

1

23

人民小学

公立

1

11

1

1

1

20

西港小学

公立

1

17

1

1

1

21

长甸小学

公立

1

1

1

22

小牛小学

公立

1

1

1

31

大谢小学

公立

1

46

1

83

1

2

3

72

2

坝里小学

公立

1

25

1

32

1

1

1

24

塔头小学

公立

1

1

1

36

新东小学

公立

1

1

1

40

沈芦小学

私塾

1

1

1

24

沈泥小学

公立

1

19

1

22

1

1

1

29

南塘小学

公立

1

55

1

47

2

1

2

2

58

5

西扇小学

公立

1

36

1

1

1

33

东屯小学

公立

1

1

1

26

四明小学

公立

1

1

1

10

南张小学

民办

1

23

1

1

1

37

南罗小学

公立

1

27

1

25

1

1

1

11

组安小学

公立

1

24

1

22

1

1

1

15

小熟小学

私塾

1

1

1

11

两机小学

民办

1

1

1

24

皋牛小学

私塾

1

10

1

1

1

6

兴彩小学

公立

1

17

1

1

1

9

合计

 

11

372

17

543

12

30

35

39

848

14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较快。翌年,全公社学校增至38所,教学班93个,学生34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6%

60年代初期,坛丘农村学校分布不均,且重男轻女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辍学做家务、带弟妹、放牛争工分,学龄儿童入学率大幅下降。1963年,镇政府十分重视学龄儿童入学率,要求地方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1964年,贯彻公办与民办并举的“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半日制耕读小学发展迅速。各大队纷纷办起各种形式的耕读小学,实行学生上学不收费,教师上课记工分的措施。下半年,坛丘公社各大队第一批发展耕读小学10所,学生247人,教师10人。办学形式灵活机动,有全日制、半日制,也有早班、中班或晚班。

13-5       1964年坛丘公社第一批发展耕读小学情况表        单位:人

大队

校址

办学形式

学校负责人

教师姓名

学生数

办学时间

与邻校挂钩

小熟

小熟4

夜班

陈小宝

项彩凤

24

1964.6

小猪漾民办小学

南塘

漾东滩

半日制

胡阿福

陈阿菊

徐嵩华

30

1964.7.18

南塘小学

亭心

旺湾上

半、全日制午班

王祥官

归永珠

25

1964.7.15

两机小学

利农

利农2

半日制

计凤林

沈达明

20

1964.8.8

兴彩小学

小熟

暗众浜

夜班

马金发

施长来

24

1964.8.7

祖安小学

坝里

芦田圩

全日制

王海生

钱明英

22

1964.8.14

坝里小学

小谢

小谢浜

全日制

高七斤

施月娥

30

1964.8.14

塔头小学

郎中

西厍港

半日制

王明

钱琴珠

30

1964.8.14

新庄小学

亭心

虾笼桥

全日制

彭小根

彭文祥

21

1964.8.1

中心校

大熟

大龙浜

夜班

顾齐兴

吴月华

21

1964.8.1

南罗小学

1965年下半年,坛丘公社小学发展至44所,学生1806人,教师57人。其中公办班级33个,学生1305人,教职工41人;民办班级16个,学生501人,教师16人。耕读小学班级69个,学生1148人(14年级),教师69人。  

13-6           19581965学年坛丘公社小学基本情况表

年份

学校(所)

班级(个)

学生(人)

毕业生(人)

教师(人)

公办

民办

1958

23

62

2622

123

46

22

1959

38

93

3405

69

64

44

1960

34

103

3629

111

61

54

1961

31

73

1921

123

66

17

1962

21

32

959

39

40

4

1963

24

42

1132

74

40

10

1964

44

60

1662

114

40

23

1965

44

49

1806

84

41

16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学校停课“闹革命”,教育质量明显下降。

1968年,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学,学校教育日常工作由各大队贫下中农管理。是年,全社大部分初级小学发展为完全小学。1969年起,全县小学学制改为五年制。是年,坛丘中心小学更名为“坛丘人民公社五七学校”。上半年,坛丘公社成立教育革命领导小组(简称教革组),下半年,学校附设初中班,俗称“戴帽子”初中。 那时,农村吸收一批“知青”当民办教师。他们在戴帽子学校里是教育骨干,尤其是苏高中、盛高中及其他高中毕业的知青在农村教育中发挥他们的才能,为普及初中培养下一代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19759月,坛丘公社在校小学生3824人,学龄儿童3219人,其中入学308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5.85%;学校占地面积127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197610月,坛丘各校的小学与初中分开办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教育质量得到提高。1978年下半年,调整学校布局,撤销公社教革组,恢复中心校建制及“文化大革命”前小学辅导区组织。

1980年,坛丘有小学24所,开设班级87个,学生3289人,教职工116人,学校占地面积1403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438平方米。

13-7            1980年坛丘公社各小学基本情况表

校名

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

校舍占地面积

(平方米)

班级(个)

学生(人)

毕业生(人)

教职工(人)

中心小学

1362

939

9

369

36

18

坛丘小学

509

172

3

114

3

人福小学

733

353

4

159

20

4

新安小学

540

250

4

142

24

4

南心小学

1066

385

5

185

31

6

郎中小学

689

209

3

125

20

4

龙桥小学

450

177

3

124

23

4

新东小学

733

194

5

166

25

5

革新(西白漾)小学

46.5

42

1

26

1

星塔小学

583

243

3

97

17

3

坝里小学

933

904

5

171

26

7

沈泥小学

600

203

3

113

10

4

小谢小学

333

181

3

125

8

4

大谢小学

1026

320

5

196

32

6

南塘小学

687

503

5

231

39

11

西扇小学

713

268

4

132

21

5

东屯小学

294

150

2

68

12

2

桥门小学

123

73

2

62

9

2

亭心小学

533

180

3

135

20

5

利农小学

607

179

3

122

17

4

大熟小学

200

91

2

61

9

2

小熟小学

501

222

4

127

27

4

溪南小学

570

150

5

223

30

7

渔业(捕涝)小学

200

50

1

16

1

合计

14031

6438

87

3289

456

116

1982年下半年,撤并坛丘渔业小学,坛丘共有小学29所,开设教学班82个,其中复式教学班44个,学生3025人,教职工120人,专任教师110人。学校占地面积1412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632平方米。  19839月,撤并西白漾小学。1984年下半年,恢复渔业村小学。1222日,少先队总辅导员陈菊梅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并出席省表彰大会。

1985年起,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办学,学校由所在地方政府负责。乡政府建立教育管理委员会,设分管教育的副乡长和文教助理,领导、管理学校。是年,全乡有小学23所,班级74个,学生2145人,教职工8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3.3%

19939月,坛丘乡有中心校1所、辅导校4所、初级村小10所。下半年,全乡共有学生1783人,开设教学班61个,教职工104人;学校占地面积41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6平方米。

13-8           19931994学年坛丘镇(乡)小学情况表

学校名称

占地面积(平方米)

建筑面积(平方米)

班级(个)

学生 (人)

教职工(人)

中心小学

17820

4527

15

615

44

新安小学

1002

304

2

51

3

人福小学

544

224

1

31

1

中南小学

3750

712

7

191

11

龙桥小学

1237

272

3

64

3

新东小学

810

273

2

61

2

施家漾小学

7093

865

9

228

11

大谢小学

835

261

2

65

3

沈泥小学

828

250

2

42

2

南塘小学

1284

772

6

164

8

东桥小学

905

236

3

60

3

西扇小学

762

290

1

22

1

溪南小学

2904

410

4

102

7

小利小学

1276

379

2

52

3

亭心小学

797

271

2

35

2

合计

41847

10046

61

1783

104

1994年起,坛丘镇政府决定逐年对村小进行撤并调整。下半年,撤并农村小学4所,其中东屯、桥门2所村校合并,更名为“东桥小学”;小熟、利农2所学校合并,更名为“小利小学”;坝里、星塔、小谢3所学校合并,更名为“施家漾辅导校”。

1996年,学校接受国家教委双基督导检查。下半年,人福、新安2所村小并入中心小学。1997年,龙桥小学并入中南辅导小学。是年,全镇学校接受苏州市卫生镇创建工作检查。1998224日,坛丘镇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验收。是年,西扇、东桥2所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并入南塘小学。1999年,沈泥小学并入施家漾辅导小学。

2000上半年,坛丘镇有小学9所,班级57个,学生2193人,教职员工106人,专任教师90人。其中农村小学8所,班级37个,学生1259人,教师63人。学校占地面积37682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621平方米,教学用房4470平方米,行政用房1098平方米,生活及其他用房305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7000册。下半年,撤并新东、大谢2所农村小学。

13-9          19811999学年坛丘乡(镇)小学教育情况表

学年

学校

(所)

班级

(个)

学生

(人)

各年级学生(人)

教职工(人)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981~1982

29

82

3170

117

1982~1983

29

82

3025

120

1983~1984

22

76

2718

111

1984~1985

23

76

2460

498

475

470

552

465

86

1985~1986

23

74

2145

475

452

447

476

295

86

1986~1987

23

74

2469

498

436

444

432

440

219

110

1987~1988

23

75

2503

382

487

427

433

403

371

107

1988~1989

22

71

2505

401

387

484

420

425

388

109

1989~1990

22

71

2383

310

409

383

465

409

407

108

1990~1991

22

68

2131

169

318

405

379

457

403

114

1991~1992

22

73

1920

191

180

321

398

378

452

113

1992~1993

20

73

1803

348

187

182

319

397

370

114

1993~1994

15

61

1783

391

337

189

170

316

380

104

1994~1995

15

64

1815

426

396

334

181

166

312

117

1995~1996

15

61

1815

334

419

391

331

177

163

113

1996~1997

13

57

2012

364

334

415

392

329

178

102

1997~1998

13

60

2166

357

360

336

414

375

324

105

1998~1999

9

60

2222

380

362

361

338

407

374

106

1999~2000

9

57

2193

369

374

362

357

332

399

106